據報道,我國最早的磁粉檢測活動記錄,是抗戰時期隨美國航空援華隊帶來的美國的蓄電池直流探傷機,用于航空工件的維修檢查。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期,我國也僅有屈指可數的幾臺磁粉探傷機。
1949年后,隨著我國工業建設的大力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磁粉檢測技術發展很快,在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火車、汽車、石油化工、承壓設備和特種設備上都得到廣泛的應用。
我國現代磁粉檢測工藝體系的建立,早期受原蘇聯的影響較大。在上世紀50年代原蘇聯對華援助時期,隨著大量工業建設項目的開工,原蘇聯的磁粉檢測工藝標準、方法、設備等被傳入我國,進入航空、核、兵器等行業并被消化吸收,逐步形成了我國各行業早期的磁粉檢測標準,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建設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F在我們仍能從一些磁粉檢測工藝標準中看到那個時期的烙印,如對連續法和剩磁法規范的規定就來自于瑞加德羅的研究成果。
改革開放以后,隨著我國同西方發達國家經濟交往的日益密切,西方國家在磁粉檢測技術發展方面的許多先進成果也進入我國,如安培表分流器、快速斷電試驗器、無味煤油等在磁粉檢測中開始得到應用。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航空制造企業與國際知名公司開展的民機轉包合作生產,為我們帶來了先進的質量管理方法。國外非常重視磁粉檢測的工藝質量控制,針對影響磁粉檢測靈敏度和檢測可靠性的諸多因素加以逐一分解并控制,不僅制定了具體控制項目、校驗周期和技術要求,并設有質量監督檢查機制,保證貫徹執行。目前,國外先進的磁粉檢測工藝質量控制方法與要求已在我國很多標準中得到了推廣應用。
相比于國外在磁粉檢測技術方面的發展進步,我國的磁粉檢測工作者也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的鄭文儀等人發明了磁粉探傷-橡膠鑄型法,為檢測小孔內壁早期疲勞裂紋的產生和用于疲勞試驗對擴展速率監控闖出了一條新路,還為記錄缺陷磁痕提供了一種可靠的方法。兵器工業系統的蘇李廣及葉代平等人系統地對國內常用的近200種鋼材制作完成了不同熱處理狀態下的磁化曲線,并出版了《常用鋼材磁特性曲線速查手冊》一書,為磁化規范的科學選取提供了很好的指導依據。
在磁粉檢測設備與器材方面,雖然目前我們與國外水平還有一定的差距,但近些年的發展進步也是有目共睹的。
在磁粉探傷機的研制方面,我國已實現了系列化生產,交流磁粉探傷機通用性能已經與國外設備不相上下,而在適用于用戶使用功能(如自動上下料、噴淋和方便觀察等)上又作了大量自主研發。交流磁粉探傷機加裝斷電相位控制器,可以保證剩磁法檢驗時剩磁的穩定性,這是我國的特色。國內生產的三相全波直流磁粉探傷機在性能方面大體也與國外同類設備接近,但在波形控制、電流控制等性能方面仍有一定的差距。在磁粉探傷機的自動化、智能化發展方面,國內已經有了不少的應用,特別是在鐵道、汽車以及兵器行業中得到大力的推廣。諸如國內生產的通用標準件自動化磁粉探傷機,可以實現螺栓、螺桿等標準件從上料、裝夾、磁化、噴淋、下料、輸送全過程的自動化操作控制,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炮彈彈體檢查實現了檢測過程除人工觀察外的全自動化,而且人工觀察也采用了顯示器遠距離的視頻觀察和在線記錄。
在磁粉檢測介質方面,由北京石化研究院研制生產的LPW-3號磁粉檢測載液(無味煤油),性能已經達到國外同類產品的水平,滿足AMS2641規范要求,在國內許多行業普遍使用。磁粉檢測用B型和E型標準試塊,性能和指標已經達到國外同類產品水平,被批準為“國家標準樣品”,推廣使用。在磁粉方面,黑色磁粉的性能與國外產品接近,熒光磁粉的質量也在不斷提高。
目前,我國對磁粉檢測的基礎理論研究比較重視,已取得較大進展。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磁路、對磁粉圖像進行計算機分析等先進方法正在一些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有序地進行,一些新的磁化和檢查方法在生產實踐中也不斷發展。斷裂和塑性力學在無損檢測領域的應用,為制定更合理的產品磁粉檢測驗收標準提供了依據。仲維暢研究的“磁偶極子”理論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無損檢測界所矚目。磁粉檢測方法日臻完善。無損檢測人員的資格培訓和鑒定也得到了空前重視,人員素質大大提高。